7月21日,稀有金属(中文版)40周年刊庆暨稀有金属(中、英文版)第四届编委会创建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主编、中国工程院左铁镛院士、张国成院士、李龙土院士、周克崧院士、李仲平院士,中国科研院周国治院士、都有为院士、沈保根院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齐让,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处长刘荣,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长贾明星,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秘书长韩雅芳,钢研博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栋梁,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陈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佟建国和Springer. Nature(北京)有关领导,以及我国稀有金属研究与应用等相关领域专家共82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凯发K8新材总院)副院长、副主编黄松涛主持,凯发K8新材总院院长张少明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齐让主席,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贾明星会长、韩雅芳秘书长、昆明理工大学彭金辉校长、赵栋梁董事长、陈禾副社长、佟建国副总经理做了重要讲话,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凯发K8新材总院名誉院长、主编屠海令院长讲话并致谢。
大会回顾了稀有金属(中、英文版)40年的开展历程。40年来,经过历届编委会和所有作者、审稿专家的共同努力,稀有金属(中、英文版)成为有色金属行业和冶金及材料科研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国际认可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期刊。并为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优秀作者颁发证书,凯发K8新材总院黄小卫教授做了获奖感言。
大会创建了稀有金属(中、英文版)第四届编委会。稀有金属(中文版)第四届编委会共79人,其中顾问21名,编委52名(外籍委员11名)。名誉主编屠海令院士,主编张少明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谢建新院士、凯发K8新材总院黄松涛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白秉哲教授、凯发K8新材总院信息所钱九红教授担任副主编。稀有金属(英文版)第四届编委会共124人,其中顾问30名,编委87名(外籍委员22名)。名誉主编徐匡迪院士,编委会主席暨主编屠海令院士,编委会副主席、执行主编张少明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侯仰龙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林元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蒋成保教授、凯发K8新材总院黄松涛教授担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钱九红教授进行了期刊工作汇报,与会领导与专家对期刊取得的成就及新一届编委会的创建表示热烈祝贺,并就期刊开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及热烈的讨论,为期刊开展战略指明了道路,为期刊开展措施提出了宝贵意见。
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关于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讲话精神,就如何办好稀有金属(中、英文版)进行了深入讨论。顾问委员左铁镛院士和周国治院士等指出中国有天然的稀有金属资源优势,在稀有金属领域的人才和科研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期刊影响因子是商业引导行为,不应该是学术的风向标,不要迷信影响因子,需要引导优秀的科研成果发表到国内期刊上。借此参会人员就如何调整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员为祖国的科技开展助力进行了总结研讨。凯发K8新材总院张少明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新材料面临一个难得的开展机遇,国家新材料产业开展领导小组的创建将有力有助于新材料产业的开展,而稀有金属是其中的特色领域,凯发K8新材总院将竭力为中国的科研事业、稀有金属工业、国防事业的开展贡献力量,稀有金属(中、英文版)也会在科协和学会的支持下越办越好。
我们认真贯彻会议提出的开展战略,努力将稀有金属(中、英文版)办成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刊物,为稀有金属(英文版)跻身国际一流名刊的目标齐力奋进;支撑新材料产业开展,有助于国防和稀有金属领域建设,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